?
全國招商熱線
15605385666
顯微成像體系的研制成功解決了廣大研究者的苦惱問題,經過顯微成像體系抓取到每次調查的樣品圖畫,這樣就能很好的保存一手的原始數據,不只能夠作為試驗的數據進行比照,還能保存下來作為一份有價值的參閱數據。
可是,運用顯微成像體系時,要想取得好的顯微成像效果,那則需要注意以下影響顯微成像質量好壞的九大要素,數碼顯微鏡廠家來說一說。
1、運用顯微鏡時,被檢物體做的是否規范很重要。如:切片厚度是否太厚,蓋玻片是否契合國標等。
2、顯微鏡物鏡按層次可分為約6-8個檔,常用的為平場消色差物鏡。如鏡頭層次太低,則成像質量會下降。因此,主張選擇平場以上層次物鏡。
3、聚光鏡孔徑光欄,盡量和物鏡的數值孔徑相符,才干得到圖畫分辨率。
4、調焦體系作為機械部分的重要部件,調焦精度也非常重要。關于生物學初學者或剛接觸顯微鏡的操作者,熟練的運用調焦體系,能快速找到圖畫并聚集,提高工作效率。
5、載物臺在調查切片時,常做X,Y的移動。如:雙層的機械移動平臺,精度和穩定性較好,能在調查顯微圖畫時供給好的成像質量。
6、非球面集光鏡能供給非常均勻的照明光線,所調查到的顯微圖畫襯度好。
7、視場光欄應根據調查不同的被檢物體和物鏡倍率開啟到合適的方位,如開得過大或過小顯微圖畫的視場亮度會受到影響。
8、照明體系如選用溫度低,色溫較高的照明裝置,調查到的是分辨率和銳利度高的顯微圖畫。
9、選用柯拉照明體系,能調節光學的像,科研級的顯微鏡均選用此體系,為鏡檢和數碼顯微成像體系,供給顯微照片。
顯微鏡成像質量的好壞,除了上述的幾個要素外,還有許多客觀要素的影響,其間包括運用環境以及顯微鏡的保養、塵埃等要素。
15605385666